首页

艾丝情侣主黄金果冻

时间:2025-05-26 04:03:14 作者:俄驻瑞典使馆遭无人机投掷颜料 浏览量:99765

  央视网消息:记者4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超强灵敏度精准锁定 极大丰富脉冲星数据库

  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新发现的脉冲星,包括至少120多颗双星脉冲星、170余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

  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是国际同期总数三倍以上

  从1967年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FAST在2017年10月发现首颗脉冲星的50年里,全世界共发现脉冲星3000多颗。“中国天眼”目前已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是国际上同时期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三倍以上。

  拓展人类对脉冲星辐射强度的观测范围

  “中国天眼”拓展了人类对脉冲星辐射强度的观测范围,其发现的新脉冲星中,大多数是世界其他望远镜难以发现的“暗弱脉冲星”。

  预计2024年脉冲星发现将有望突破1000颗

  “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说,2024年是否能把脉冲星发现数量扩展到1000颗?是不是能找到一个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这将会是颠覆人类认知的一项工作。

  近百颗“暗弱脉冲星”的发现 助力揭示未知

  据介绍,最新发现的近百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与正常脉冲星相比,辐射流量密度要低一个量级。对这些偶发脉冲星的研究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形成多少致密中子星残骸以及揭示未知的脉冲辐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天眼”进入“多出好成果”阶段

  近年来,“中国天眼”进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阶段,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中国天眼”持续产出重量级发现,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更多中国贡献。目前,FAST年度观测时间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FAST性能的不断提升,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央视网) 【编辑:苏亦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斯克关注韩国局势变化:“太令人震惊了”

正如毛仕龙所言,在女儿毛艳阳的脑海里,孩童时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父亲一起外出拍照片,“他一背上那台海鸥照相机,我就知道我们今天要出去玩了”。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平台作用

2019年,上交所就曾向步长发函。当时,步长一年(2018年年报数据)用掉了80.36亿元的销售费用,占所有营收的59%;2023年,上交所再次向步长发函,问询销售费用。这一年(2022年),步长的销售费用为74.8亿元。

2月2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21226万人次

“‘民进青年荟’为青年会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从新疆乌鲁木齐飞越大半个中国到厦门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民进人资环专委会主任王雷表示,“各位会员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思考让我学习到了不同行业内的很多前沿知识。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梁正教授关于锂电池回收的报告,对我目前从事的利用锂富集植物修复锂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启发。”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3月辟谣榜

若由台湾气象部门逐日统计观察,截至4日上午7时57分累计余震数为314次;至5日上午8时5分累计余震数为481次;至6日上午8时2分累计余震数为592次;至7日上午8时12分已发生681起余震;至8日上午8时3分余震数为739次;截至昨天8时2分为782次。

新能源首次成中国南方五省区第一大电源类型

中国和非洲,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对于双方而言,发展,都是摆在眼前的巨大课题。比如在粮食方面,粮食短缺是长期困扰非洲国家的难题,中国则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14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对非洲人民零饥饿的诉求也能够感同身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